中醫中藥防治濕疹八問
中醫中藥防治濕疹八問
根據香港過敏協會,在香港每五個人便有一個人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中醫藥在防治濕疹方面,效果日益受到廣大市民的認同。故籍此將濕疹的中醫藥防治做個簡單地介紹,希望對讀者有所裨益。
問: 中醫對濕疹的認識
答: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屬於中醫「浸淫瘡」、「濕瘡」、「濕毒」的範疇。根據發病部位不同而名稱各異,如發於耳部的稱旋耳瘡;發於肘、膝彎曲部的稱四彎風;生於陰囊部的稱腎囊風等,名稱不下十餘種。
問: 濕疹發病有何特點?
答: 任何年齡、性別的人士均可患病,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為主。皮膚損害有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結痂等不同表現,呈對稱分佈,瘙癢劇烈,反覆發作。
問: 中醫認為濕疹是如何產生?
答: 中醫認為濕疹的發生:內因是先天不足,後天飲食失調,導致脾胃受損,濕熱內生;外因則是感受風邪;這種內外因素相結合,致風濕熱邪侵襲肌膚發為濕疹。
問: 濕疹的三期四型是指什麼?
答: 三期即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四型即熱毒型、濕熱型、濕阻型、血虛型。
問: 三期濕疹有哪些特點?
答: 急性期表現為劇烈瘙癢,皮損以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為主。亞急性期表現為仍有劇烈瘙癢,皮損以丘疹、結痂和鱗屑為主。慢性期表現為患處皮膚肥厚,表面粗糙,色暗紅或色素沉著,皮損多局限於某一部位。
問: 中醫如何治療濕疹,常用藥物有哪些?
答: 中醫治療濕疹一般分期分型論治。急性期以清熱利濕為主,亞急性期以健脾利濕為主,慢性期以養血祛風為主。
1) 熱毒型: 治療以清熱解毒,除濕止癢為主。 常用銀花、連翹、丹皮、生地、大黃等藥物。
2) 濕熱型: 治療以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為主。 常用土茯苓、苦參、赤芍、梔子、滑石等藥物。
3) 濕阻型: 治療以健運脾胃,除濕止癢為主。 常用蒼術、白術、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等藥物。
4) 血虛型: 治療以養血祛風,潤燥止癢為主。 常用熟地黃、何首烏、烏豆、當歸、龜板等藥物。
除以上內服中藥外,中藥外洗在治療中亦起到重要的作用。外洗中藥如土銀花、連翹、野菊花、徐長卿、地膚子、苦參、黃柏、地榆、冬瓜皮等可根據病情酌情選用。另外可結合病者需要採用針灸治療、梅花針治療、耳穴治療、敷臍療法、飲食療法等綜合治療,標本兼治。
問: 有甚麼食療湯水可以防治濕疹?
答: 食療湯水對濕疹的防治有一定幫助,以下提供三個食療湯水方供參考選用:
方一: | 土茯苓30g,土茵陳30g,薏苡仁30g,赤小豆30g,加豬肉500g煲90分鐘左右,可供2人飲用,適用於急性濕疹。 |
方二: | 冬瓜皮30g,赤小豆30g,淮山藥60g,白扁豆30g,加豬肉500g煲90分鐘左右,可供2人飲用,適用於亞急性濕疹。 |
方三: | 熟地黃20g,何首烏20g,烏豆30g,龜板30g,加豬肉500g煲90分鐘左右,可供2人飲用,適用於慢性濕疹。 |
飲用前,應先請教相熟的中醫師,以便選擇適合個人體質及具體情況的食療湯水。
問: 濕疹患者日常生活應注意哪些?
答: 濕疹患者日常生活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忌用熱水、肥皂等刺激物清洗患處。
2) 避免用手指抓搔患處,以防感染。
3) 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忌食辛辣、魚蝦、牛羊等發物及香菜、芹菜、姜蔥等辛香之品。
4) 平時保持情緒穩定,睡眠充足,大便通暢。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病因複雜,復發率高,通過中藥內服外洗、針灸、梅花針、飲食調理等綜合治療,內調五臟六腑,外散風濕熱之邪,可有效的減少濕疹的復發。
余大夫 (資料由余仁生中醫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