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眼」之謎?!(上篇)


「熊貓眼」之謎?!(上篇)

黑眼圈,俗稱「熊貓眼」,是指上下眼瞼皮膚呈現青黑色的病變,中醫稱為「瞼黶」。清代醫家黃庭鏡在《目經大成·卷之二·八十一証·瞼三十八》中曾形象地記載本病:「此症兩目別弊,但上下外瞼煤黑,有如淡墨沈於舊棉紙。望之若米家山水,煙雨空。」就是說「眼睛沒有特殊的疾病,只有上下眼瞼色黑,有如淡墨水滴在舊的棉紙上一般,看上去像是北宋書畫家米芾所畫的山水,充满了烟雨朦朧的感覺。」既形象化又易於理解,形容得十分具體和傳神。

现代醫學認為「黑眼圈」是由於不良作息、情緒失暢、眼目過勞、衰老等多種因素導致眼部皮膚血管血流速度過缓慢而形成滞流。相關組織供氧不足,血管中代謝廢物積累過多,造成的眼部色素沉着而形成「黑眼圈」。

從另一個更深入的層面去了解,中醫認為黑眼圈的形成,主要与肝、脾、腎三臟密切相關,常好發(但不限於)精神緊張、用眼過度、月經不調和睡眠不足的人群。

1. 「靈魂之窗」-肝臟之竅

肝主藏血,主疏泄,《黃帝内經》曰「肝開竅於目」,《黃帝内經·靈樞·經脈》曰:「肝足厥阴之脈……上入頏顙,連目系」,肝臟不單開竅於目,肝脈上行絡於雙目,因此眼睛的狀態和視力有賴於肝氣的疏泄和肝血之营養。黑眼圈的形成往往是因為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推動無力,導致眼目局部血行失暢,瘀血停滞眼周,故眼部發黑;或者是肝陰不足,血虚不養,故眼部失榮昏黑,黯淡無光。

2. 「眼胞眼瞼」-脾胃所主

脾主運化,主統血,亦主眼胞眼瞼,正如明代傅仁宇的眼科著作《審視瑤函》曰:「上下眼胞,屬乎脾土,應中央,戊己辰戌醜未也,脾主肉,故曰肉輪。」眼瞼負責眼睛的閉合開張,保護和束縛著眼球,需要肌肉的支撐。脾主肌肉,故眼瞼的正常生理運行,依賴於脾胃的運化和濡養。一旦脾胃虛弱,運化無權,濕氣內生,往往在胃經起始位置之承泣、四白二穴(眼瞼所在之處)之上顯露無遺。所以,此類患者的眼瞼往往浮腫無光,色澤黯淡,眼輪四周色泛萎黃。

3. 「目之能視」-腎精所俸

腎主藏精,腎所藏之精為人類生命活動之根本,《黃帝內經•素問第十七•脈要精微論》謂:「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說明眼之能視,有賴於充沛的精氣濡養。根據中醫五色五臟理論,黑乃腎的本色。若因稟賦不強、年老體弱、大病久病或房事過度等,損伐腎精,以致氣不固,就會造成雙目缺乏精氣的滋潤和濡養,使腎之本色失其封藏,黑色浮於面上,從而出現雙目無神及眼圈發黑的狀況。


余大夫 (資料由余仁生中醫師提供)


最新消息

"本月推介"中草藥保健茶

上環醫療中心新設"本月推介"中草藥保健茶,供有需要人士免費飲用。
了解更多

中醫文章

TCM 基礎理論

夜晚很難好好休息?繼續閱讀以瞭解更多關於中醫的觀點及其補救方法!
了解更多

數碼電視

小兒常見疾病 – 資訊由余仁生新加坡高級醫師提供 (Ep.15)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走出世界去探索,但同時我們擔心他們於外來環境活動太多,把小小的身體置於危險之中。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