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淺談月經不調


中醫淺談月經不調

1. 月經不調的成因是什麼?

月經不調是一個統稱,但凡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發生異常,甚至伴隨月經周經出現的各種不適症狀都可歸納為月經不調。舉例常見的月經不調有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痛經、經行眩暈等,中醫認為外感病邪、情緒起伏不定、房事及產育過多或飲食不節均會引致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損傷沖任二脈,最終導致月經不調。

2. 哪一類人會容易有月經不調的問題?

由於外感病邪、情緒起伏不定、房事及產育過多或飲食不節是月經不調的主要成因,故此自幼體質欠佳,又或常患感冒,反覆發作不清的女士,其氣血難以充盈胞宮(子宮),故常有月經過少,周期不準的情況;又或有些病患長時間處於精神壓力很大的學習、工作或家庭環境,導致情緒不穩,肝氣郁結,氣血循行受阻,同樣導致月經周期混亂,甚致痛經等;另外,暴飲暴食或過度節食的女士,同樣容易引起月經不調,如暴飲暴食往往會導致過胖,中醫常說「肥人多痰多濕」,痰濕會阻滯氣血循行,引起痛經、周期混亂等,而過度節食者則因氣血生成不足,無以充盈胞宮,輕者月經過少,重者可導致閉經等情況。

3. 中醫有甚麼方法治療月經不調?

中醫治療月經主要以補腎、扶脾、疏肝、調理氣血等方法。中醫認為「經水出諸於腎」,故調經之本在腎,如先天不足,素體虛弱易病者更應從補腎開始,因為腎為先天之本,是儲藏人體最精華物質的臟腑,而中醫基礎理論重視陰陽平衡,所以補腎前先要了解補腎陽還是滋腎陰;另外扶脾亦相當重要,因為脾胃是後天產生氣血的臟腑,倘若因為暴飲暴食,過度節食或經常飲用及食用寒涼生冷之品,脾胃受損後,氣血生成相繼不足,月經將漸漸失調,所以健脾益氣,是調經大法之一。另外疏肝亦相當重要,在中醫理論中肝主疏泄,其中一個作用是調節情緒,當情緒起伏不定時,即表示肝的疏泄功能失常,那麼身體的氣血會不按正常軌道而行,導致痛經、眩暈等,所以補腎、扶脾,疏肝是調經的大法,從而使氣血得調,月經暢順。

4. 相比西醫,用中醫治療月經不調的優點是甚麼?

其實中西醫各有長處,如西醫治療速度快,但往往未能就根本原因加以針對治療,故此部份婦女月經不調的症狀常反覆出現,而中醫以治本為主,對比之下或許治療進程稍長,但療效一般較為持久,同時患有月經不調的婦女往往伴有很多亞健康病症,如神疲乏力,手腳冰冷,難以入眠等,當月經調順後,上述病症常減少或自行痊癒;另外,中藥在處方時往往按病人體質度身訂造,故可減少藥物對身體引起的可能副作用及大大提升治療效果。

5. 日常有甚麼方法幫助改善月經不調的問題?

如欲治療月經不調,必須養成良好習慣,首先飲食均勻,少吃寒涼生冷,其次要經常伸展四肢,尤其是常坐辦公室的女士們,或許經常運動有點困難,但平日坐一兩小時後起來斟茶飲水,順便伸展手腳應該還是能做到的,因為久坐會阻礙氣血循行,容易形成氣滯血瘀,導致月經期間常伴有下肢水腫,痛經等。另外經期後可飲用八珍湯,以補氣補血,經前飲用玫瑰花茶以疏肝理氣,若行經時腹冷痛甚,可以暖水袋敷在腹部,以溫經止痛,但倘若持續感到不適,應找註冊中醫師加以對症治療。


余大夫 (資料由余仁生中醫師提供)


最新消息

"本月推介"中草藥保健茶

上環醫療中心新設"本月推介"中草藥保健茶,供有需要人士免費飲用。
了解更多

中醫文章

TCM 基礎理論

夜晚很難好好休息?繼續閱讀以瞭解更多關於中醫的觀點及其補救方法!
了解更多

數碼電視

小兒常見疾病 – 資訊由余仁生新加坡高級醫師提供 (Ep.15)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走出世界去探索,但同時我們擔心他們於外來環境活動太多,把小小的身體置於危險之中。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