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恢復期的針灸治療


中風恢復期的針灸治療

中風是中醫病名,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驟,症狀變化多、病情變化快,與風性「善行數變」的特徵相似,故以中風名之。本病是以猝然昏迷、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經昏仆而又僅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為主症的一種疾病;後果較輕微的可以是一側肢體麻木、活動不利,嚴重的可導致嚴重殘疾、癱瘓,甚至死亡。本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復發率高;西醫的急性腦血管病如腦栓塞、腦出血等屬本病範疇。患病的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吸煙、血液疾病和家族病史等;長者是高危險群,但近年亦多見有年輕人患上中風。

中風可分為三個階段: 急性期(發病兩周以內)、恢復期(發病兩周至半年以內)和後遺症期(發病半年以上)。在治療方面,中風是中醫針灸的主要適應證之一,對中風恢復期的治療有顯著效果。從現今醫療情況考慮,急性中風病者一般在經過急症救治後,當病情沒進一步發展及各樣情況穩定後(病者多數遺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等症狀),可在恢復期開始時盡快進行針灸治療,這對於病後康復如肢體活動、語言及吞咽功能等的恢復有促進作用。

針灸治療原則包括醒腦開竅、調暢氣血、疏通經絡。根據主證(如半身不遂、失語口歪)及兼證(如飲水咳嗆、吞咽困難),撰取相關的穴位、合適的補瀉手法、適當的電針及頭針組合等進行治療。常用穴位包括: (頭面)百會、四神聰、風池、地倉等;(上肢)合谷、外關、曲池、肩髃、手三里等;(下肢)陽陵泉、足三里、委中、三陰交、太冲等;(身軀)腎俞、氣海、關元等。常用的頭穴線(頭針)包括:頂顳前斜線、頂旁1線、額旁3線等。目的為改善病者腦部患處的血液循環,促進患側運動、感覺功能的恢復,增強調節機能,促進局部症狀的改善;並減少後遺症的發生、嚴重程度,改善生活質量及預防中風復發等。進行針灸療程時,需要多鼓勵病者堅持進行功能鍛鍊,這會更有利於偏癱肢體的康復。若能根據病者證情使用中醫方藥(常用參考方劑有補陽還五湯、牽正散、地黃飲子等),內外合用、針藥並施,可穫更明顯療效。


余大夫 (資料由余仁生中醫師提供)


最新消息

"本月推介"中草藥保健茶

上環醫療中心新設"本月推介"中草藥保健茶,供有需要人士免費飲用。
了解更多

中醫文章

TCM 基礎理論

夜晚很難好好休息?繼續閱讀以瞭解更多關於中醫的觀點及其補救方法!
了解更多

數碼電視

小兒常見疾病 – 資訊由余仁生新加坡高級醫師提供 (Ep.15)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走出世界去探索,但同時我們擔心他們於外來環境活動太多,把小小的身體置於危險之中。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