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養心


消暑‧養心

夏季是指立夏到立秋前,即「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在夏季三個月,自然界呈現出一片繁榮秀麗的景象:同時亦是暑濕夾雜的季節,依據這六個節氣,照顧自己和家人,各有不同特色,讓大家清爽健康度過炎炎夏日。

「立夏」西曆6/5前後

氣候由春天慢慢走到夏天,逐漸變熱,人體機能亢奮,易於流汗,體質形成濕熱狀態﹔引發痱子、濕疹、痤瘡、皮炎﹔「綠豆薏仁湯」可清熱、健脾、袪濕。

「小滿」西曆21/5前後

是夏季第二個節氣,5月下旬天侯漸熱,南風襲來,炎炎夏日加上降雨充沛,人體容易疲倦, 午後小睡片刻15-20分鐘,是中醫傳統「子午覺」養生方法,「午」指午時,即早上11時至下午1時;子時是晚上11時至1時,應盡量按時入睡。「午」睡有助元氣凝聚,快速充電,增進下午學習、工作能力。

「芒種」西曆6/6前後

春夏交接的農曆五月,古人認為是百毒之月,到端午更甚,門楣、窗前掛艾草、菖蒲,辟邪除穢,也可將之煮沸沐浴,防毒保健。

「夏至」西曆21/6前後

端午過後,香港早已寒衣早已入櫳,氣溫持續攀升﹔日長夜短,日照時間長,天氣悶熱,使人疲累散漫、心浮氣躁﹔夜睡不寧,首要有舒適的睡眠環境,空調溫度設在24.C~26.C,不對著頭吹,消暑而不傷身。將中藥蔓荊子放入棉製枕袋,外加竹蓆製的枕套,透氣舒適去頭風。

「小暑」西曆7/7前後

有說:「小暑一過 ﹔一日熱三分」小暑時節又濕又熱,蒸得人沒胃口,多進冷飲、冰淇淋傷陽氣,腸胃不適症狀特別多,中醫有內傷脾胃百病乃生之說。 脾胃屬土,養脾胃的食材以黃色多見,多吃可健脾胃,如:南瓜、小米、玉米、黃豆、木瓜等。 藥食同源之薏苡仁、山藥、茯苓、蓮子、芡實、紅棗,同樣有益氣補脾胃功用﹔甘蔗汁生津潤燥,性味甘甜平和,有解熱、利尿、袪暑功效。

「大暑」西曆23/07前後

一年之中最炎熱的節氣,不單炎熱之極,雷暴雨也常出現,高溫高濕,易因汗液難以蒸發或身體缺水而中暑,要經常補充水份,溫熱或常溫水比冰水更解暑,外面曬得渾身火熱,進入冷氣房,毛孔瞬間收縮、汗水排不出,熱與濕鎖在體內,很易中暑,小口慢喝溫水,可讓毛孔張開排汗,解除悶在體內濕熱之氣,日曬或進食辛辣煎炸食物後,以石斛、花旗參、甘草、青檸加點食鹽,焗水代茶,有清熱、潤喉、生津、袪暑作用。

四季中夏季屬火,火氣通於心,陽氣盛容易令人煩躁不安,所以不單調理身體,情志的調養同樣重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心境愉快。養心,要靜養,便能陰中求陽,水火互濟﹔天地陰陽之氣相互交通,當能萬物生長茂盛。心藏神,心主神明,若能跟着太陽走,晚睡早起,順應陰陽變化,亦是養心的重要法則,因應「夏季」各節氣來調養身體,定能做到精神爽利,精力充沛。


註冊中醫師陳慧蓉


最新消息

"本月推介"中草藥保健茶

上環醫療中心新設"本月推介"中草藥保健茶,供有需要人士免費飲用。
了解更多

中醫文章

TCM 基礎理論

夜晚很難好好休息?繼續閱讀以瞭解更多關於中醫的觀點及其補救方法!
了解更多

數碼電視

小兒常見疾病 – 資訊由余仁生新加坡高級醫師提供 (Ep.15)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走出世界去探索,但同時我們擔心他們於外來環境活動太多,把小小的身體置於危險之中。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