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ne
中醫解說:粉刺
香港人生活緊張,日夜顛倒;飲食不節,過食肥甘辣味,臉上的粉刺一發不可收拾,令人十分煩惱。中醫以內服中藥「消」、「托」、「補」法,加上中藥外敷和針刺療法,根據不同的體質和病因,辨症施治。
粉刺的定義:
粉刺,相當於西醫的痤瘡。《醫宗金鑒‧肺風粉刺》:「此症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於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粉刺大多生於顏面部,或胸背或臀部;初起在毛囊口呈現小米粒大小紅色丘疹,可演變為膿皰、硬結樣白頭粉刺;嚴重者,形成硬結囊腫。纏綿難愈,反復發作。
粉刺的成因:
1)現代人生活緊張,日夜顛倒;
2)飲食不節,過食肥甘辣味;
3)感受外邪誘發;
4)女性月經不調,或更年期;
5)化妝品刺激等。
粉刺解析
粉刺即是西醫的痤瘡(俗稱:暗瘡)。隨著不同年齡,人的體質、病因不同,粉刺分佈的位置也不一樣。除了以面部為主,粉刺亦可生在胸、背、臀部。要正確治療,需由醫師個別看症,但可簡單分為以下四個類型:
1)20歲左右──肺經風熱型:粉刺以在面頰、鼻的周圍為主。這類人多有常常口渴、大便乾結、小便黃等徵狀。
2)20-30歲──心火亢盛型:粉刺主要生在額頭。這類人多有口乾、口苦,多夢、大便乾、小便短赤等。
3)30歲左右──脾胃濕熱型:粉刺以在鼻及鼻翼兩側、口的周圍為主。這類人多有口臭、便秘、小便黃濁等特徵。
4)40歲左右──肝腎陰虛型:粉刺主要生在面頰和下頦。這類人多有手足心熱、心煩眠少等徵狀。
中醫治療粉刺的方法
中醫治療粉刺的方法可有內治和外治,而內治則「消」、「托」、「補」法並重,視病者的情況辨證施治。在粉刺初期,中醫多用『消』法,以中藥疏風、清熱解毒、涼血、利濕、通腑;若已到中後期,則會用『托』、『補』法,以中藥健脾、化痰、益氣養血、滋陰、補益肝腎。」外治輔以針刺療法和中藥外敷直達病所。
中醫治療粉刺的優點在於醫師因應個別病人全面辨證,除了治療粉刺,患者的體質也在同時得到改善,有效控制粉刺的復發。例如,益氣健脾之法雖然通常用於患病中後期,但若在辨症時發現病人脾虛,便會加入健脾藥治本。總而言之,中醫治病講求的是探本求源,標本兼治。
中醫治療粉刺的優點:
全面辨證,內外合治;探本求源診病,辨證施治用方。不僅粉刺得到治療,同時,令患者的身體得以全面調理和改善體質,從根本上有效地控制了粉刺病的復發。
粉刺的預防與調護:
1)油性皮膚者,每日洗臉3-4次,保持乾淨;
2)勿濫用化妝品,堵塞毛孔,令皮脂淤積形成粉刺;
3)忌食:辛辣,煙酒;少食:油膩,甜品;
4)保持大便通暢;
5)禁止用手擠壓粉刺,以免炎症擴散,內陷;
6)月經不調,或更年期者,及時中醫治療。
余大夫 (資料由余仁生中醫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