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Summer Health
春夏養陽話養生
一年之中有暖春、炎夏、涼秋、寒冬的四季交替,世間萬物為繁衍生息而順應自然,表現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規律,人類生活在自然當中,也必須主動適應四時陰陽氣候變化,從精神、飲食、起居等各方面進行調攝,才能達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健康長壽。
春夏兩季自然界陽氣升發,氣溫逐漸升高,是人體與自然界陽氣逐漸生長以致達到旺盛的時機,人們活動量相對增大,腠理開泄,汗液增多,特別是夏季,暑氣逼人,常常導致了陽氣宣發太過,或者因為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食冷而使內寒過甚,以至於導致體內陽氣虛衰而有損健康,因此,中國醫學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根據天人相應觀點提出了“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
夏季是萬物生長茂盛,開花結實的季節。由於此時天暑下迫,地濕上蒸,所以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氣溫很高,陽光充足,人體的新陳代謝非常旺盛,在起居上,人們應該晚睡早起,因為夏天太陽升得早,早晨空氣清新,氣溫又相對較低,晚睡早起可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對增強體質有益。生命在於運動,夏季不能因為厭惡日長天熱而完全迴避戶外運動,運動調攝應動靜結合,如選擇游泳、釣魚、散步、慢跑等,適量參加各種有益的戶外活動,這樣可使百脈通暢,氣血調和,以適應夏季的養長之氣。
先賢提出“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經歷千百年的實踐證明了它的科學性。只要我們合理掌握“春夏養陽”的要訣,就能更加有效地幫助我們增強自身體質,提高生活品質。
飲食
春季肝木當令,肝旺於春,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當春之時,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因酸味入肝,酸性收斂,不利陽氣升發和肝氣疏泄,過食酸味飲食,則使肝木過旺而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所以在春季,應該根據這個季節的特點,在飲食中注意不宜食酸性食物過多,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因為辛甘發散為陽,可助春陽之升發,溫食有助於維護人體陽氣。但不宜食大辛大熱之物,以防肝陽升發太過而不利於機體健康。
夏季心火旺盛,而腎水衰弱,即使是很熱的天氣,也要著眼於健脾益氣,在飲食上應節冷飲,少食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健助脾運的食品,如魚、蛋、奶、西瓜、黃瓜、冬瓜、玉米、豌豆等,飲品可選用綠豆湯、酸梅湯、金銀花茶、菊花茶之類。夏在五行屬火,五味為苦,夏季適當食味苦之物如苦瓜、百合、菊花、苦丁茶等有解熱除煩、幫助消化、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功效。
夏日特飲- 生脈飲
夏氣與心氣相通,夏天人的氣血由內向外走,外面的氣血越來越旺盛,而體內的陽氣就相對不足,加之夏天特別熱,出汗特別多的時候,有人會覺得心慌氣短,這是因為汗液排出的同時,體內的陽氣也擴散了。此時可用點西洋參或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沖茶代水飲用,來輔助陽氣。生脈飲是唐代中醫大家孫思邈創造的治療暑熱非常有益的方子。人參或西洋參可補中氣,五味子收心氣,麥冬清肺氣,起到了清肺氣、收斂心氣的作用,所以,夏天多喝點西洋參或生脈飲就不易感到很疲勞。
春困
春季萬物復蘇,生機勃勃,自然萬物陽氣升發,因此人體陽氣也需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春回大地之時,天氣漸暖,空氣濕潤,使人皮膚腠理逐漸舒展,循環系統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負荷增加,於是中樞神經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使身體困乏,俗稱“春困”,所以起居方面應該晚睡覺,早起床,起床後到寬廣的庭院中散步,或者是融入大自然中,去踏青登山賞花,以利體內陽氣的升發,舒展,有益身心。
余大夫 (資料由余仁生中醫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