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ght Management 2


三位小神仙助你輕鬆減重

每逢佳節重3斤,食飽過後要修身,經過冬至、聖誕節及元旦,加上農曆新年及情人節將至,相信大家迫切希望可以在1月內做點甚麼,以免體重一發不可收拾。體重管理是人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現今社會,管理體重不單是外形上的考慮,更大部分是維持健康人生的重點。因此,水果餐、減肥藥及地獄式節食等,既不健康又無法持之以行的方法,已不合時宜,那中醫在體重管理方面又有甚麼健康又可持續的方法呢?

中醫看肥胖

  • 在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裏對「肥胖」早有認識和記載;
  • 脂肪多的人,稱為「膏人」,縱腹垂腴,就是現今中央肥胖人士;
  • 體型豐滿,全身均勻地肥胖,稱為「脂人」;
  • 還有一種體型寬厚壯盛,皮肉結實,體格壯健,肌肉多脂肪少,稱為「肉人」,又稱為「肥人」。

可見中醫於二千多年前已非常重視體重管理,並將肥胖進行分類。此外,《靈樞·逆順肥瘦》曰:「年質壯大,血氣充盈,膚革堅固,此肥人也。」這裏的「肥」是指氣血充足,皮膚厚實堅固,肌肉豐盈的人。「胖,半體肉也。」後世引申為寬大,「胖」還用以形容水腫、脹滿型肥胖。

食物都去了那裏?

食物進入身體,不外乎就是3個結局:

  1. 留在體內,化作水谷精微,供身體日常運作之用;
  2. 沒有用的東西,通過出汗、放屁及大小便等方法,排出體外;
  3. 沒有被人體吸收,但亦沒有被排走,就這樣默默的積聚在身體內,停留在血管壁、大腸、皮下、以及其他更不該的地方如子宮、肝臟、眼睛等。

在這三個結局中,「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氣推動着人體的代謝功能,氣不足或不通,均會使身體代謝失職,多餘的廢物無法正常的排出,堆積於體內便形成痰濕。其中的痰與濕均是身體代謝異常的產物,也是形成脂肪的重要物質。因此金元四大家名醫朱丹溪也曾經提出:「肥人多虛」、「肥人多痰濕」等見解,其中的虛,就是氣虛。

生活的改變

筆者臨床上有病人減肥多年,節食、運動、纖體療程等都經驗豐富,可是體重卻大上大落,而總的來說更如牛市般反覆向上,健康方面卻一落千丈,月經量小、腰酸、排便乏力,於是便以排毒茶通便,相信結局不用說大家可想而知。後來因手足冰冷來求醫,經一番調理後,氣血充盈,體態健美,那她除了食中藥及針灸外,日常生活作出了甚麼改變呢?

可持續一生的體重管理法

  1. 黃芪水:以黃芪1g放於保溫杯內,重覆注入熱水反覆飲用,黃芪須每天更換,黃芪水最多可每週飲用3次,食少肥胖者尤佳;
  2. 焦三仙(即焦山渣、焦麥芽及焦神曲):大餐後由於進食很多垃圾食物,體內會產生食積,此時如見舌苔厚膩,口氣重,睡時磨牙,可以準備焦山渣9g、焦麥芽9g、焦神曲9g,煎水服;焦三仙每週可服用一次;
  3. 快步半小時 :每週三次晚飯1小時後快步半小時,以微喘微汗為佳,如能於早上,太陽曬着背部時進行更好,有助補充陽氣,增強抗病能力,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免費補品;
  4. 減肥要穴-足三里、豐隆、天樞:
    • 足三里穴:是著名的養生保健穴位,多按壓有助提升脾胃功能;
    • 豐隆穴:是清痰濕的要穴,多按壓可有助排痰袪濕;
    • 天樞穴:通便要穴,可相向調節大便,泄瀉時可止瀉,便秘時可通便,是減肥要穴。
  5. 米飯 :減肥是須要氣力的,排便須要氣力,代謝須要氣力,運動須要氣力,中醫認為,天人合一,香港位於南方,以米飯為主食,因此生活在香港亦須以米飯養脾胃之氣,有的病人,節食過度,長期不進食米飯,但體重不降反增,經每天早上進食拳頭般大小的米飯後,脾胃功能得以改善,自覺精神好轉,更有減肥的動力。

相信很多人都認同,體重管理是終身任務,是要不斷的反覆進行及調節的,太艱苦或極端的方法,或許有一時之效,但難以持續更有損健康。因此,在體重管理之路上,可持續及可控制是重要的,而且體重大幅度上落是不健康的,在外表上亦會較為鬆弛及易衰老,因此維持穩定又合理的體重,是保健養生的要點。


余大夫 (資料由余仁生中醫師提供)


News

Monthly Herbal Tea

Sheung Wan provides "Complimentary Herbal Tea" (flavours change to suit the different seasons).
Read More

Articles

Basic TCM Concepts

Having trouble getting a good night's rest? Read on to find out more on the TCM perspective and its remedies!
Read More

Digital TV

Common Ailments for Children 2 to 10 - Senior physician Qi Xiao Yan (Ep.15)

We want our children to go out into the world to explore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worry about overexposing them and putting their little bodies at risk.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