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 treats Depression
了解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以心境障礙為表現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持續性的心情低落,對外界事物的興趣減退,常常還伴有精力下降、優柔寡斷、胃納不佳、神疲乏力、睡眠障礙等軀體症狀,嚴重的可見有負罪感、絕望感、甚至輕生的念頭。
軀體性症狀在抑鬱症患者中容易出現,患者常常向醫者描述疲勞感、疼痛、心悸、失眠等症狀,但醫療檢查卻不能找出器質性原因。由於傳統文化因素的影響,個人情緒很大情況下壓抑於家庭、宗教、集體之下,使抑鬱症患者不能正常表達自己的情緒困擾,潛意識裏希望通過强調軀體症狀以獲得他人關注而滿足心裏需求,據文獻報道,我國95%的抑鬱症患者伴有軀體症狀,性格内向、對心理疾病認知較少的人群容易出現,軀體性症狀容易掩蓋患者抑鬱症狀造成延誤治療。
抑鬱症屬中醫學「鬱證」範疇,總因情志不遂、肝失疏泄為主,首病在肝,隨著病情進展逐步移至腦。因腦為元神之府,繼而出現神智情感變化;病久正虛,神機失用,臟腑氣血虧虛則百病叢生。
中醫分型
肝氣鬱結型:精神抑鬱善憂,情緒不寧或易怒易哭;兼症:胸脅脹滿、脘悶噯氣、不思飲食、大便不調。
氣鬱化火型:精神抑鬱善憂,情緒不寧或易怒易哭;兼症:性情急躁易怒,口苦而乾,或頭痛、目赤、耳鳴,或嘈雜吐酸、大便秘結。
痰氣鬱結型:精神抑鬱善憂,情緒不寧或易怒易哭;兼症: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
心脾兩虛型:精神抑鬱善憂,情緒不寧或易怒易哭;兼症:多思善疑,頭暈神疲,心悸膽怯,失眠健忘,納差,面色不華。
心腎不交型:心煩失眠、心悸不安、健忘、口燥咽乾、眩暈、耳鳴、五心煩熱、腰膝酸軟、遺精帶下。
心膽失調型:不寐多夢、易於驚醒、膽怯心悸、遇事善驚、氣短倦怠、小便清長。
中醫針灸治療
治療上以疏肝理氣為主,兼顧養心安神、補益氣血。取穴以督脈、任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胞經為主。可選用百會、印堂、四關、腹針引氣歸元、心俞、脾俞、四花等穴,再根據患者不同證型隨症配穴。
百會穴位於頭部巔頂、印堂穴位於眉中閒,二者皆在督脈上,可以通調任督二脈,安神益智。四關穴一升一降,可整體推動一身氣血運行;引氣歸元源於腹針療法,有健脾益胃,培補後天的功效,現代文獻曾提出改善腸道菌群失衡狀態,促進機體消化吸收,能影響大腦的神經電活動,改善抑鬱狀態;四花穴分別為背部的膈俞穴和膽俞穴,膈俞為血會,主血液生化運行,膽俞主氣機運行,兩穴配伍可寬胸理氣,舒鬱安神,緩解抑鬱狀態。
清代醫家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一書中提到「鬱証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强調在針藥治療的同時,心理疏導亦十分重要。當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不要羞於啟齒,家人朋友亦應耐心聆聽患者需要,語之以其善,幫助患者正確認識事物,重新找回生活平衡點。
以上資料謹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註冊中醫師謝淑儀